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去年全国结婚登记量为683.3万对,再探新低。此前的2021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这已经创下民政部自1986年以来公布结婚数据的历史新低。这一数据并不会太让人意外。我国的结婚数据在2014年就开始逐年下降,2013年为1346.93万对,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2021年又跌破800万对大关。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量较上一年减少80.3万对,下降约10.5%。与2013年最高峰相比,九年来我国结婚人数下降了49.3%,下降幅度近半。
首先应该看到,去年结婚人数的下降与疫情这一超预期因素相关。超预期的疫情不仅影响了经济,也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社交安排,打乱了很多年轻人的结婚计划。
其次,结婚人数的降低也和人口基数的变化有关。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呈现下降趋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目前80后、90后、00后、10后群体人数规模分别为2.15亿、1.78亿、1.55亿、1.73亿。由此可见,作为适婚人群的80后、90后,相比60后、70后人数出现明显收缩。
同时,结婚成本升高、工作压力大、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程度大幅提高等原因,也降低了年轻人结婚的意愿。2020年全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相比2010年的24.89岁,10年间整体推后了近4岁,也足以证明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已不同以往——更注重感情到位而结婚,而非因年龄到位而结婚,更不会因为传宗接代、父母之命等外在因素结婚。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结婚率往往也越低。根据经合组织数据,从1995年到2019年,美国结婚率从8.9‰下降到6.1‰,日本结婚率从6.4‰下降到4.8‰。因此,不必用过于消极的眼光看待结婚率的降低,它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经济发达、思想观念进步、生活选择多元的反映。
但另一方面,结婚是家事也是国事,既事关个人的生活、家庭幸福,也与促进我国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息息相关,如何让更多的适龄人群走进婚姻、建立家庭,也理应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
要提高结婚率,固然应该引导年轻人树立积极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但要真正破解难题,还得从困扰适婚人群婚恋的各种现实问题入手——住房、教育、生育、养育乃至彩礼等物质成本都有可能让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为婚姻付出的时间、精力包括和工作相关的机会成本,也可能降低年轻人的结婚意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目前,一系列相关政策已经落地,积极为年轻人的结婚、生育创造有利条件。比如,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限制女职工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
从人口结构到婚育成本再到社会观念,多方面因素决定了提升结婚率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稳定城市房价,降低生育成本,整治天价彩礼,增加婚假、产假天数……只要社会现实环境允许,相信愿意走进幸福婚姻、组建美满家庭的年轻人仍然会是大多数。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680元民宿被平台悄悄调成2780元 老板懵了:已下架,不会宰客
- 这届年轻人为何对换“壳”上瘾?用最少的成本给自己新鲜感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脑机接口,帮人开口
- 浙江省博物馆新馆开馆
- 英媒:文物被盗暴露大英博物馆荒谬做派 拒还文物理由十分侮辱人
- 方圆之上绘“湖山”,品杭州亚运会奖牌里的东方美学
- 杭州亚运会:文化交流韵味十足
- 甘肃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关于黄河风情线销售厅代销者的征召启示
- 勠力同心 共筑堡垒——京津冀防汛抗洪救灾综述
- 一带一路全球行丨“锦”绣丝路,万里同风
- 美国波士顿市发生枪击事件 至少8人受伤
- 中新网评: 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鼓舞前行之路
- 行走中国湿地城市|银川鸣翠湖:百鸟和鸣,微缩的“塞上江南”盆景
- 暑期游火爆 重庆“单轨穿楼”景点吸引众多游客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