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新华社拉萨5月22日电(记者田金文、陈尚才)记者22日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获悉,2023年珠穆朗玛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正在西藏珠峰地区开展,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将继续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揭示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变化机理,优化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开展地球与生命演化、圈层相互作用及人地关系研究的“天然实验室”。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研究”“掌握青藏高原生态本底及其变化”。珠峰科考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重要内容,研究珠峰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对于世界其他地区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科考队员测量绒布河水流速(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珠峰科考总指挥姚檀栋院士介绍,2023年珠峰科考将聚焦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珠峰极高海拔环境如何变化、珠峰环境变化与西风-季风如何相互作用、珠峰地区未来环境如何影响亚洲水塔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珠峰科考已经实现了登山科考向科考登山模式的转变,实现了从‘我要征服你’到‘我要了解你’的思路转变,实现了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应用,取得了重要国际影响。”他说。
据介绍,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此前在珠峰的科学考察活动已收获“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影响”“巅峰海拔的强烈升温”“巅峰海拔的冰雪融化”“珠峰地区人体生理的特殊反应”“珠峰地区变绿的生态过程”等多个领域一系列科研成果。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科考队员对冰川进行实时差分GPS定位(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科考登顶队员学习如何架设自动气象站(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珠峰海拔约5300米处的冰前湖,科考队员在取水样(5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珠峰海拔约5300米处,科考队员在探讨冰面湖的形成原因(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科考人员检测绒布冰川末端水质(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科考队员收集土壤样本(5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科考队员放飞无人机采集空气样本(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我国珠峰科考登顶队员正在冲顶
下一篇:小心这些涉中小学的招生“套路”
相关推荐
- 680元民宿被平台悄悄调成2780元 老板懵了:已下架,不会宰客
- 这届年轻人为何对换“壳”上瘾?用最少的成本给自己新鲜感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脑机接口,帮人开口
- 浙江省博物馆新馆开馆
- 英媒:文物被盗暴露大英博物馆荒谬做派 拒还文物理由十分侮辱人
- 方圆之上绘“湖山”,品杭州亚运会奖牌里的东方美学
- 杭州亚运会:文化交流韵味十足
- 甘肃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关于黄河风情线销售厅代销者的征召启示
- 勠力同心 共筑堡垒——京津冀防汛抗洪救灾综述
- 一带一路全球行丨“锦”绣丝路,万里同风
- 美国波士顿市发生枪击事件 至少8人受伤
- 中新网评: 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鼓舞前行之路
- 行走中国湿地城市|银川鸣翠湖:百鸟和鸣,微缩的“塞上江南”盆景
- 暑期游火爆 重庆“单轨穿楼”景点吸引众多游客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