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nbsp;     夏丏尊认为真正要作教育事业就要抱定了硬干的决心,非校长免职或自觉不能胜任时决不走,不怕挨打,凡事讲合理与否,不讲感情.因为他是抱了不顾一切的决心去的,什麼都不计较,凡事皆用坦率强硬的态度去对付,决不就.在饭厅中,如有学生远远地发出『嘘嘘』的鼓动风潮的暗号,他就立在凳子上去注视发『嘘嘘』之声是谁 饭厅风潮要发动了,就对学生说『你们试闹吧!我不怕.看你们闹出什麼来.』人群中有人喊『打』了,他就大胆地回答说:『我不怕打,你来打吧!』学生无故请假外出,夏死不答应,宁愿与之争论一二小时才止.每晨内,如有睡著为起的一一叫起.夜间在规定的自修时间内,如有人在喧闹,就去干涉制止,息灯以后见有私点洋烛灯者,立刻进去把洋烛没收.夏不记学生过,有事不告诉校长,只是自己用一张嘴和一副神情去直接应付.最初几天向教务处取了全体学生的相片来,一跌跌地摆在桌上,认识学生的面貌,姓名及其年龄,籍贯,学历等等.

       夏丏尊在那时,努力於自己的修养,读教育的论著,翻宋元明的性理书类,又搜集了许多关於青年的研究的东西来读.非星期日不出校门,除在教室授课的时间外,全部埋身於自己读书与对付学生之中.当时他的绰号,先后有阎罗,鬼王,夏木瓜〈因学生看见夏丏尊头大而圆,故取此绰号〉几个,此外也许还有更不好听的.

       一连作七八年,到后来,什麼都很顺手,差不多可以「无为而治」了.这便是他的成功之处.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当时就在浙江第一师范读书,曾受教於夏丏尊与李叔同,而且深受他们两位的影响,他曾为文追忆两位先生不同的教育方式.夏丏尊与李叔同对同学的态度,完全不同.而学生对他们的敬爱,则完全相同.这两为导师,如同父母一样.李先生的是「爸爸的教育」,夏丏尊的是「妈妈的教育」.夏丏尊后来翻译爱的教育,风行於国内,深入於人心,取作国文教材.


       ▲战乱岁月
       因为事业上的关系,他早就离开了白马湖移居到上海来.1932年一二八之役发生了.日军退去后,他到江湾立达学园去视察被破坏的实况,在满目疮痍的环境中徘徊了好几个小时,归途时拾了一堆像山峦状般的钢铁块回家.这就是日军投下的炸弹的碎片,是惨痛的历史的证物.后来他把这件事写成钢铁假山一文发表.

       1937年八一三沪战爆发,全面抗战展开了.开明厂房被毁,书店同仁大多流迁后方,这时夏丏尊已五十二岁,因年老多病,只好留在上海.他在上海除替开明编辑字典外,同时在私立南屏女中教国文.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进入上海租界,夏丏尊被认为是激进的「危险份子」,12月15日,夏丏尊遭日本宪兵队逮捕.他被指为反日份子,要他表明.但他态度刚强不屈,在狱中,备受拷打,百般凌辱.十天后,夏丏尊因年事较高,经友人内山完造等保释出狱.这次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自此事件后,他的精神更加沮丧消沉.

       抗战胜利后,全国欢腾,夏丏尊心中的喜悦与欢呼,有过於革命党推翻满清时的兴奋.然而他却於抗战胜利后的次年,因肺结核在上海病逝,得年六十一岁,墓葬上虞白马湖畔.


熏陶影响

       夏丏尊和鲁迅在一师共事时过从甚密,思想上,文学上都受到鲁迅的影响。19O9年就参加了鲁迅、许寿裳等发动的反对尊孔复古的“木瓜之役”。后来又在鲁迅启发下提高对文学的兴趣。当时鲁迅还没有写小说,也没有用鲁迅的笔名,但已立志通过文学改造国民精神,并开始从事翻译。他见夏丏尊小说读得不多,曾以《域外小说集》相赠,使夏“眼界为之一片”,从此不断扩大阅读视野,还从

|<< << < 1 2 3 4 5 6 7 8 9 > >> >>|


·上一篇文章:黄质夫
·下一篇文章:媒体盘点曾教书育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xxxy.cn/news/mingjia/0852901927401.htm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