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佚名

  每当需要给出建议,南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伟平总会不假思索地对出色的年轻人说:“去数学系吧。”

  在这位数学家看来,数学是智力的挑战,数学是科学的基础,数学值得选择。

  对提起数学就头疼的考生,张伟平说,那就选你喜欢的专业。

  但关于这点,即使最有选择权的那些年轻人——高考状元,往往也很难做到。在延揽全国至少半数状元的清华大学,今年录取的四五十名文理科高考状元中,有18人投到经济管理学院门下。

  难道,状元们的志趣,天生就这么趋同吗?张伟平院士认为:这一方面是件好事,经济管理学科后继有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高分学生专业选择的狭隘性和盲从性。

  全国最棒考生的风向标——状元为啥扎堆读经管

  每年高考过后,状元们去了哪些专业,不只是个人选择问题。他们如同风向标,代表和影响着全国最优秀考生群体的选择。

  “一个人的选择会有偶然性,但这是一个群体的选择。”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孟芊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对于状元,清华“既关注又不那么介意”。不介意的是,高考成绩只是一个方面,状元并不必然最佳,关注的是他们大多数是好学生,而且能够影响别人。

  在当今的中国,招收状元概率最高的院系之一,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的状元至少占全国的一半,其中又有1/3至1/2选择经管。这意味着每6名状元,至少就有1人在这个学院。

  2008年,清华经管学院统招的188名本科新生中,有23名状元。2009年的182名新生中有状元18人。

  两年间,选择清华经管的各省份前10名分别是83人和77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校招生人士说,这一方面说明经管院系招生工作得力,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很多学生还是相对盲目的,“似乎‘管理’很高端,很多学生连经济、金融都没分清楚就来了。他们模模糊糊觉得很热门、很好就选择了。”

  作为清华招办主任,孟芊最常遇见的一个问题,是考生选专业的“匹配”心态。“学生有这么一种心理:我的成绩达到一个水平以后,这个分的学生都去了哪个专业,我不去的话就亏了。”

  有一年,某省文科状元报考清华英语系。很久之后,当清华大学的招生老师来到当地,还能听到一些中学生的不解——为什么状元不去更热门的专业?

  这名选择了英语系的状元,大学期间选修了法语,后又赴德国学习,执著地向他语言学家的梦想进发。孟芊乐见这样的故事发生。

  虽然也主张填报志愿应该遵从个人兴趣,27岁的清华物理系博士生罗立波说,对于18岁左右的高三毕业生而言,大部分人都不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将兴趣爱好与专业选择乃至职业规划相对应。

  2001年,罗立波从广东考入清华,“找了一个分数中等的专业就填了”。

  “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不太清楚各专业意味着什么。”他说,“从任何招生简章和材料,你都读不出哪个专业适合哪种人。”

  罗立波回忆,那时人们总在说,21世纪材料很重要,21世纪生物很重要,21世纪光机电一体化很重要……谁也说不清楚究竟哪个专业才重要。当然,现在考生获得信息的途径更多了。

  为了让考生避免盲目报考,清华要求招生人员为考生提供参考性服务,帮助他们尽可能选择愿意读、适合读的专业。孟芊说,在大多数省份,清华可以做到在填报志愿前与每一位可能的报考者接触。

  这种接触,“一是看学生本身适合读什么专业,二是看学生本身想读什么专业,三是跟家长去沟通,让这些因素尽可能一致起来。”

  不过,只有一些学生会听劝。状元们通常在清华经管、建筑、电子等专业“会师”。

  清华经管学院的“经济与金融(国际班)”,是很多状元的目标,譬如安徽省2009年一位理科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最受欢迎的家教:退休教师接送孩子
·下一篇文章:香港特区教育局长:希望实现三年免费幼儿教育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xxxy.cn/news/news/099211245541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