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王蔚

  今秋开学后,本市首本专为实施性别教育而“量身定制”的实验教材《男孩女孩》,一度因在教材书店的突然下架而备受舆论关注。记者从上海教育出版社获悉,该教材的第三册今天正式发行,全套教材已经出齐,并将在本市部分学校的一至六年级试点教学。

  争议源于误解误读

  针对《男孩女孩》第一、第二册在前段时间的上柜和下架所引发的种种猜测,出版方上午首次做出回应,称这只是正常的供货变化,不存在“封存”和“暂停使用”等情况。事实上,这套以上理工附小荣获全国课改研究成果奖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并借鉴海内外相关课程经验编撰的教材,早就被列入了今年本市的实验教材出版议程。

  据悉,《男孩女孩》教材之所以引来不小争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从学界到坊间,仍有不少人对性教育要不要“从娃娃抓起”颇多质疑。然而,《男孩女孩》教材策划人张志筠则明确表示,这完全是误解和误读,在本市试点的该教材,并非性教育教材,而是性别教育的配套读本。“性别教育不等同于性教育,但其中必定会涉及到一部分性教育的内容。”张志筠说,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我是爸妈生的孩子”,应该就像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一样平常。

  自我保护远离侵害

  教材编写组在搜集资料时了解到,目前很多中小学生虽然备受家庭的呵护和宠爱,但是并不懂也不会妥善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在危险降临之前往往意识不到险境,当伤害发生之后又不敢伸张正义、及时解救自己。因此,《男孩女孩》还承担了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们提高保护自己的警觉性,尽可能远离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方、有可能会伤害自己的人;当不幸遭遇危险时,不要惊慌失措,要开动脑筋抓牢生命的绿树枝。在不同的年龄段,教材给出了不同的保护自己的小窍门和有效方法。比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了不当格林童话里的“小红帽”,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则提醒他们要勇于大声说出“我不要”,而对高年级学生则详细分析了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情境容易遭受侵害,一旦发生悲剧应该及时依法追究和保护好自己。

  珍惜纯真朦胧情愫

  “早恋”一词,一直令少男少女们十分敏感,也令家长和老师颇为反感。但记者在翻阅全套《男孩女孩》时却发现,纯真美好、两小无猜的朦胧情愫,被倡导为是人的一生中特别值得珍惜的一份童年记忆。针对三四年级的孩子,教材以经典的“美人鱼的传说”引发思考:爱是一种纯洁美好的感情,值得为之付出和期待。而到五六年级,教材则给出了不同人际交往的合适距离。张志筠说:“在开放的信息时代,从小让孩子理解爱情是人之常情,又是一种神圣、高尚的情感,这是非常重要的,但这种教育不能仅靠说教。”《男孩女孩》设计了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或活动,让孩子们在不经意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尊重和宽容,学会爱别人和珍惜别人对自己的爱。 本报记者 王蔚


·上一篇文章:真正的性教育是综合的教育 而非裸体教育
·下一篇文章:一位美国妈妈的iPhone家规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xxxy.cn/news/xdjtjy/1110121341483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