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曾子航

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的确需要以父亲为首的男性榜样的支持,母亲不管多么疼爱他、关心他,也始终无法替代父亲的角色,从小到长大成人,男孩都需要与那些心智健康的成年男人生活在一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需要不同年龄阶段的男性来引领自己的成长,,包括他的爷爷、外公、父亲、兄长、叔叔、舅舅等等。如果这种需求得到满足,他身上的男性特质就会像长在树干上的叶子一样尽情舒展,他就会表现出足够的责任感、忍耐力和承受力,他的孤独和迷茫也会逐渐远离他,他就会由一个孩子长成真正的男人。反之,他会像一艘失去航向的小舟一样迷失,甚至他的男性角色认同会出现扭曲和变异。很多男同性恋者都是在成长中跟父亲远离或者男性榜样缺失,造成他对自己的男性认同出现障碍。

 

 澳大利亚情感问题研究专家比达尔夫认为,一个男孩要成就真正的男人必须经历七个步骤,这七个步骤中第一条就是要修复与父亲的关系。那是因为“父亲是你在成人过程中的感情连线。你必须与父亲建立起清晰而坚定的关系。如果你不能理解他、宽恕他,乃至尊重他,那么你的生活就不太可能成功。"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在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完成这项工作,男孩子才可能在将来的生活中与女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这项工作就是男孩子必须在情感方面与母亲完全脱离出来。此时此刻,父亲的作用不可或缺。

 

 在情感咨询中,我们总看到一些一些从未真正断奶的男人,这些男子始终感到自己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需要母亲的保护、温暖、关怀和欣赏。与其说他们需要一个妻子,毋宁说他们更需要母爱—我敢断言,这种“奶嘴男”不仅是母爱溺爱的牺牲品,一定也是父爱缺失的报废品。所以,他们一直弱小无力,孤独无援,虽然年龄够大了,身材够高了,可心智还很小,他们就像还未离开母亲乳汁的乖宝宝,这种不成熟不仅仅体现在他非要找一个年龄偏大的女人做老婆。其实,一个男人缺少责任感、总是不断地向女方索取爱,而不懂得付出爱,一定是从未在父亲那里学到如何成为一个成熟男性所必备的品德和素质。当有的年轻女性在爱情的道路上遭遇上述特征的男友时,不要心灰意冷,此时你认识的不见得是一个骗子,说不定是一个孩子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很多80后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父爱缺失的遗憾呢?我给出两个建议:

 

一是针对那些很少在家的父亲,一定要“常在家待待”

 

 前些年,有一首歌很流行,叫《常回家看看》,是唱给那些因为忙碌很少回家看父母的年轻人听的,据说效果还不错,那段时间很多年迈的父母不再寂寞了。可现在,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却很困惑,因为他们的父亲倒是常回家,但他们基本看不着,因为父亲回到家大都很晚了,孩子已经上床就寝,第二天还没睁开眼,父亲又离家去打拼了,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没完没了的应酬,又让诸多父亲们远离孩子的视线。所以,我在这里提出一个概念:“常在家待待”,做为男人,别老想着外面的工作,也想想自己家里的妻儿老小。美国经典影片《教父》中,著名影星马龙-白兰度扮演的老教父有一句至理名言:“不经常在家中陪伴家人的男人绝不是一个好男人!”而且父亲老不露面,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是个缺憾,谁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儿子将来没男子气,谁也不愿自己的女儿将来找个跟自己差不多年纪的人做丈夫。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天下忙碌的父亲们,请你们“常在家待待”。

 

 二是针对那些总是不苟言笑的严父们,我的建议能否给孩子多些笑容,多些鼓励?能否放下家长的权威,学会跟孩子做个朋友?

 

 在新书《恋爱时不折腾,结婚后不动摇》第一章我谈到,中国的父亲总是过于严肃乃至严厉,从而导致父子关系普遍疏远,儿子反倒愿意向母亲认同,这也是如今年青一代的男孩子越来越柔弱的一个原因,孩子普遍害怕父亲、疏远父亲,只好倒向母亲的怀抱,这样他就无法从父亲那里继承男性诸多的特质。所以,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否不要总是摆出高高在上的家长面孔?能否放低身段,多跟孩子聊天?别老只是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否跟他们交流一些思想、情感,跟儿子讲讲一些只属于男人故事?和儿子进行一些只属于男人的运动?多鼓励孩子,而不是总贬低他们、训斥他们,只有让儿子真正回到父亲的怀抱,儿子才会真正学会如何成为一个真男人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上海首套性别教材突然下架引争议 回应称非遭禁
·下一篇文章:一位美国妈妈的iPhone家规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xxxy.cn/news/xdjtjy/111013207334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