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信息报 作者:武海顺
队伍特色建设的必由之路。高师院校要继承和发扬其教师教育特色,就必须要有一批研究教育、研究教学的专家和学者,在教育教学理念、模式、途径、手段等方面的研究上做出成绩,突出特色,并积极参与到国家重大教育政策、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之中,发出声音,凸显影响。
培养“创新型-实践型”的复合型人才,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标志。复合型人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学术科研功底;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要有较强的从教和管理能力;要有适应素质教育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高师院校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加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适应基础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需要。同时,高师院校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以培养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特别是要扩大教育硕士的培养规模,提高其培养规格。
第三,特色校园文化是高师院校特色建设的支撑。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的和谐统一。高师院校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必须重视校园环境的和谐建设和特色建设,尊重历史传承,发扬区域特色,进一步凝练学校精神,提高学校文化品位。
要凸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及其文化内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蕴含着双重的责任和使命:一是要追求扎实的专业基础、渊博的知识积累、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技能,以履行传承知识,教书育人的使命;二是要追求崇高的师德修养,立身以正,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师范精神指引下,高师院校更易于形成良好教风、学风,更易于凝聚人心,团结创新。
要重视校园环境的和谐建设与特色建设,着力彰显校园的文化品位。首先要注重规划,立足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尊重校园环境建设的历史基础,以和谐、人文、特色为主题,做好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规划,使之真正能体现学校文化的深层内涵;其次,要注重细节,通过艺术雕塑、绿地花园、楼宇场馆等校园环境要素的和谐搭配,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再者,要注重内涵,通过富有内涵的名称赋予一个建筑物或一片绿地以特殊的意蕴,让学习生活于其中的师生可以感受到普通建筑物后面的深厚文化内涵,达到陶冶情操,教化育人的目的。
要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形成特色的制度文化,发挥制度的教育作用与育人功效。承担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高师院校,在制度文化的建设方面更要体现育人的特色,符合教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硬性的制度规定以更加人性化的姿态呈现,为师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此外,还应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园宣传栏、校园网络等平台,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校园的文化品位。
第四,开放办学是高师院校强化特色的必然途径。新时期,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愈显灵活开放。高师院校要改变以前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基础教育实践、脱离社会发展的封闭状态,就必须树立开放办学观念,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以开放的姿态,主动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扩大交流、促进合作、谋求发展。所谓开放,就是既要走出去,主动去观察了解其他学校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与国际趋势,又要引进来,积极邀请杰出的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来校交流、共研学术、共商发展。只有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上一篇文章:周口师院优秀校园文化促学生全面发展
·下一篇文章: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xxxy.cn/news/xywhzs/08626162671525.htm
相关内容
王雨 | |
佚名 | |
余建祥 | |
余建祥 | |
郭秀睿 | |
佚名 | |
佚名 | |
孙海悦 | |
佚名 | |
佚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