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提起这支钢笔,那可说来话长了。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钢笔,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 我无功不受禄,就想谢绝,谁知那位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 义,便收下了这支贵国生产的钢笔。”
那记者听后窘得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将计就计,反戈一击
据《演讲与口才》刊载,1979 年 1 月,当邓小平作为副总理访问美国, 在签署两国领事、贸易、科技、文化协定时,美方有人问邓小平:“当美中 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时,你在中国遇到了政治上的反对了吗?”在场的人都 急切地等待邓小平的回答。邓小平开始说:“有呀!”稍停一会儿又补充一 句:“我在中国的一省遇到了严重的反对,那就是台湾呀!”
谐讽幽谏,出奇制胜
谐讽幽谏,强调借助形象生动的媒介、风趣诙谐的语言,来寄寓一个鲜 明深刻的题旨,从而巧妙地达到令对方信服的谈辩目的。
培根说:“善谈者必善幽默。”幽默的特征和妙处在于,通过自觉运用影射、讽喻、双关、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以表面的滑稽形式的逗笑, 来含蓄地揭示生活中的乖讹和违情背理之处。幽默的谈吐是一个人的思想、 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 在交谈论辩中,幽默诙谐的特殊功效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化平淡为奇趣,化拘谨为轻松,化干戈为玉帛。
正因为幽默诙谐有些奇特功效,所以人们在言谈论辩中常常运用它的特 殊艺术形式来揭示、暴露或讽刺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巧妙地维护、阐发真理, 深沉地揶揄各种邪恶,让人们在笑声中听到心灵深处振聋发聩的警钟,擦亮 眼睛,分辨出真善美与假丑恶。
要运用好谐讽幽谏术,要注意掌握以下基本技巧:
1.在个别用语上,进行夸大或缩小,像画漫画时将某些线条夸张一样, 使事物的某些本质特征鲜明地显露出来。这种艺术的夸张既富有浓厚的幽默 感,使人捧腹大笑,又使人在品味夸张的过程中,对事物的某些本质特征留 下深刻的印象。
2.有时候,出于某种需要,利用事物之间所具有的某些相类似的属性, 让过对方原来的话题不予直接的反驳,而转移到实质相同但形式相异的另一话题上去。乍看去是“另起炉灶”,实则包含着一个暗示对方原来沦点虚假 和错误的结论,让人们从这一影射中自己去品味、体察其中隐含的耐人寻味 的意旨。
3.在某种特殊的语言环境下,为了把话说得风趣而又含意深长,明明知 道这一个词语应这样解释,却大智若愚地临时故意就势从另一角度作似是而 非的曲解。这种曲解一方面以它的牵强附会让人们获得幽默谐趣之感;另一 方面又寄寓于另一层发人深思的意思。
4.利用某些词语的多义或谐音近同的特点,构成双重意义的语意双关或 谐音双关,明言于此而暗意于彼,含蓄而风趣地表达了一种深厚的语意,令 人听来余味无穷。
5.利用两个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之间某些并不明显的内在联系,在 某一语境下用张冠李戴的手法,出人意料地把它们组合到一起,表面看来毫 不相干,但从另一角度上看却又巧妙地表达了另一层更为深刻的情理,从而 造成了言谐意赅的幽默。
6.在某些特殊语言环境下,为了奇巧表达另一层出人意料包含真知灼见 的意思,也可以临时借助暗中转换某一词语的概念或某一话题,来使听者在 获得幽默的同时,从另一角度得到深刻的启迪。
妙喻巧比,形象生动
在言谈论辩中,巧妙地运用“喻”或“比”的手法,利用事物之间的相 似性、相关性和相对性,借实比虚,借浅比深,借比求同,借比显异,让人 们在事物的相互比照中更具体、更深刻、更全面地悟出事物的性质和道理来。
妙喻巧比分以下三种类型:
1.喻证法
·上一篇文章:《百家姓》全文
·下一篇文章:学习力教育专家余建祥教你如何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xxxxy.cn/news/ziyuan/0932133485883.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